旧站栏目

通知公告

创新赛事-赛事简介

政策规定

双创慕课

他山之石

创业典型

创业故事

首页 > 旧站栏目 > 他山之石 > 正文

复旦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介绍

2020-09-09  点击:[]

复旦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。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后,学校以提升创新能力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,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,全面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,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

一、加强组织协调,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

复旦大学自198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大学生勤工助学公司“光华公司”开始,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带动创新创业工作,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保障创新创业工作。全国第一个实行3-6年弹性学制,第一批设立大学生科创项目,成立本科生院以通识教育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,成立青年创新中心等等,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。2015年12月,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。以此为契机,以常务副校长包信和院士、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为首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组联动教学、学生工作、就业指导中心、团委、资产经营公司等有关部门,打通从培养体系到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、全覆盖的创新创业培养和实践实训机会。

二、明确培养目标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

复旦大学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,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并形成复旦的特色做法。

1、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、专业教育为核心、研究性学习和书院生活为特征的教育教学体系,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奠定重要基础。

学校在九十年代即提出“宽口径、厚基础、重能力、求创新”的人才培养理念。学分制、弹性学制、教授上基础课等都走在国内前列,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具有人文情怀、科学精神、专业素养、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栋梁,注重学生思辨能力、跨文化能力、方法论、表达能力的培养,促进全面发展及人格养成,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扎实基础。

2、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课程,突出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

设立“创新创意创业与行业发展”专项教育课程,聚焦某一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或突破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,目前已有35门课程列入培养方案;依托学校文、理、医、工多学科的综合性优势,建设跨学科的“创新创意创业”学程课程体系,目前已有“现代商事法务”学程列入培养方案;依托设在复旦的北欧中心等,未来还将引进海外优质“创新创业”课程。

3、依托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,运用大数据技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,实施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方法通过进行课程、研修班、会议、论坛等形式,推广普及教育界前沿的教学方法,如“成效为本”的教学理念、“对分课堂”、“翻转课堂”、“在线慕课”等教学形式,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,推动专业课堂教育与业界动态、行业实训有机融合。

4、设立弹性学制,放宽学生修业年限,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、保留学籍休学创业

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高校,学制3-6年。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了新的学分制度。创新创业学院的实践项目纳入培养方案;通过改革专业培养方案,为创新创业型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。经审核后允许将跨校创新创业学分纳入培养计划学分。

5、设立创新创业学院,打通培养与创业孵化节点

创新创业学院依据国家发展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需要,通过分工明确的协同合作机制、可进可出的学籍管理机制、开放融合的多元发展机制、灵活变通的导师聘用机制、项目导向的成果孵化机制和自由宽松的学生社团创建机制,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,培育创业金点子,积累创业人脉和经验。

三、融合多方力量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

除课堂教学外,复旦大学依托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、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、青年创新中心、大学生创业园等,建立起面向全体学生、全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,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。

自1998年李政道博士设立“莙政项目”起,陆续推出“望道”、“曦源”以及“登辉”等项目,与“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”、“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”相结合,形成了体系完整、特点突出、管理模式独树一帜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,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、科学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。国家及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其它基础及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实验教学平台均面向学生开放,其中部分全天候开放。

以教务处为主体、承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“以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”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以校团委为主体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,科创行动计划,校内外各类创业竞赛等,形成品牌。近三年来,组织学生参与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和“互联网+”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,荣获金奖3项、银奖2项、铜奖3项。在国家奖学金中列支专项,奖励在创新创业活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。

1984年成立的“光华公司”,是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。每年提供3500多个校园经营实践岗位,涵盖校园生活、服务、管理等方面。提供了逼真的公司经营环境,建立学生“创新—实践”的实现渠道,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,完成从“解构者”向“建构者”的角色转变。

在上述基础上,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设置创新创业学部、创新交叉实验室、创业实训湾和由学生自主创立的各式创新俱乐部等各种平台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
四、整合校内外资源,提供创业实践训练平台

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,可供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孵化园区有国家级复旦科技园、复旦科技园众创空间、国家级复旦软件园、国家级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、复旦枫林科技园等。

学校于2005年成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首批受理点,并于2006年成立复旦创业基金,为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性天使基金,为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。设计大学生科技创业扶持体系,完善初创企业孵化链,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。

联合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、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、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上海复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公司(简称“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”),形成高校+创业孵化器的工作特色。依托创业中心负责大学生创业公司的日常运作。还成立了“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园”、大学生创业导师团、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以及大学生创业企业俱乐部等,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实训基金为载体,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。

五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

复旦大学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领导小组,由就业中心负责政策宣传与活动推广,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负责政策落地,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。

1、积极拓展创业服务实践平台和企业孵化体系建设,对大学生创业分类指导,提供针对性的孵化。

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园,积极邀请投资界专业人士、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高管等组成创业导师团。2010年5月,复旦大学与上海市杨浦区人保局签订了合作协议,设立“中国(上海)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复旦就业创业工作站”,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实践机会。

对大学生创业分类指导。1)针对在校生创业的预孵化体系:吸引准备创业的同学入驻创业苗圃;2)针对毕业3-5年内注册创业公司的毕业生:免费提供3个月到1年的办公场所等;3)针对毕业5-10年校友的创业进行跟踪,深度孵化。

2、积极提供各类创业平台,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

积极引入用人单位资源,与杨浦区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创业企业实习招聘,创业企业家经验分享、创业沙龙等讲座活动,邀请创业指导专家举办科普性系列创业讲座,介绍扶持政策和资源,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。建立“创业企业联盟”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创业学生做具体的专业指导。近几年来,复旦大学共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43次,举办免费创业前培训18期,先后共有1180名大学生参加培训。415个学生团队提交了创业计划书,155个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基金评审,批准资助金额1715万。目前复旦分基金已资助创业企业116家,其中学生自筹资金1亿3107万元,基金实际拨款金额1418.5万元。创业公司退还金额732万元,创业企业的就业人数近1000人。

3、为来华留学生创业进行扶植

我校全年接受来自120个国家的6000多名外国留学生,位列全国综合大学前三名。已经有一批留学生校友在华成功创业。随着近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部署,留学生在华创业利好政策不断,创业热情也日益高涨。学校设立了外国留学生创业孵化工作坊,并从平台搭建、政策咨询、创业指导三个方面开展工作。

4、设立创业导师工作室等

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从行业领军企业、创业投资机构聘请不少于50名创业导师,指导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实习、实训,提供与业界需求相联系的创新项目。设立创新支持中心,为创业导师和各项目的开展提供公共性服务。

六、举全校之力,保障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

1、组织保障

在党委的领导下,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,由校党委委员和相关副校长组成,书记和校长任组长,从组织上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扎实、高效和深入地推进。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由常务副校长担任。

复旦大学是“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”的副理事长单位。2015年12月6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首届“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”校长论坛。复旦大学也是上海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(常务副校长包信和院士为理事长)。2016年,复旦大学荣获“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”称号;2017年,复旦大学又成功入选“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”(全国共99所,上海3所)。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,复旦的创新创业教育将继续起到引领作用。

2、制度保障

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制度,在学校内部加强跨部门、跨院系、跨学科的协同合作,形成合力;对外加强跨校、跨行业、跨区域的协同,强化区校联动、深化产学研合作。

3、资金保障

学校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。先期投入1000万,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启动经费。吸引业界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建创新创业基金共计8000万人民币,为创新创业学院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。

4、场地保障

以本部四号楼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基地,满足公共服务平台、交叉实验室、创新工坊、创业实训基地、导师工作室等功能,并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办公空间,形成创新创业的积聚效应、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。同时,积极拓展校外发展空间,主动谋划与周边兄弟院校、科技园区和地方社区开展合作,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充分的物理空间保障。

5、质量保障

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学院项目的准入制度、退出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。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团队,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质量评估、项目质量评估,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能够高标准地运行。

6、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必备内容

复旦大学严格执行新进教师全员培训,持续性地开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修班,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,邀请各行各业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士开设讲座,有组织地派遣中青年教师赴行业进行考察交流,组织专业研究人员收集研究国际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,新做法。积极开展新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尝试。

7、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

复旦大学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“培养什么人,怎样培养人”的重要任务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,坚持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、能力为重、全面发展,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,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,作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,确立以“铸造新灵魂、夯实一个枢纽、实现总体贯通”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核心举措。

复旦大学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,4次捧得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“挑战杯”,6次捧得全国“优胜杯”。

近3年来,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5%左右,其中签约率水平继续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。2015年QS发布的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显示,我校名列全球第26位,亚洲高校第3位。据2015年学校对用人单位和校友的调研结果,64%用人单位认可我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色,总体满意度接近98%。超过85%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。

我校毕业生赴西部、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的就业人数保持增长趋势。主要进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战略产业、重点央企、现代服务业、三级甲等医院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国有金融单位等。

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下,192个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基金评审,资助创业企业140家,资助金额1703万。至今已有六家企业注册资金达到千万元以上,一家公司在新三版挂牌。今年7月,另有一家企业将在新三版挂牌。据统计,近几年我校毕业生每年直接创业的人数达到30名左右,在校生的创业规模也在20人左右,创办企业涉及咨询服务、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新媒体、材料技术、设备仪器等多个领域,而且大部分企业获得了来自政府、社会和学校的资助,成活率97%,发展空间良好。

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将自身在科技项目孵化方面的特长及政策、资源、资金的优势,全面开放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,通过基础服务、特色服务的开展,确保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率的提高,培养出未来的“小巨人企业”,目前共计孵化创业种子项目近700个,孵化成功率近50%。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2000余人;为创业企业申请获得知识产权与各项专利达700余项;创业企业上缴税收每年平均以12%的速度增加。


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

电话:0532-88959937 

邮箱:qkdcy2016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