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第十次党代会,确定了建设“五有”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。
作为伴随我校一路发展至今的重要一员,机电学院见证了“科大精神”最初的样貌,填充了“科大文化”的内涵,担负了属于自己的那份“科大责任”。同时,作为我校“有特色”的学院之一,机电学院以一流匠人一流匠心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,一群有活力、有特色的机电人,正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“有精神、有文化、有责任、有活力、有特色”的内涵。
陈天驰:争做“有精神”的科大学子
陈天驰是机电学院高机133班班长、学生会副秘书长、校数学建模研究协会会长和青岛红十字应急救护员。曾获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、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、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、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。现在,他已被推免至重庆大学,成为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直博生。
“我觉得每个男生都有一个科研或者军事的梦想,我从小就十分敬仰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,并立志当一名科学家。大三时有机会去中科院参加夏令营,接触到许多走在科技前沿的人,对我影响很大,并且坚定了我走下去的决心。”谈到走上科研之路的初心以及未来将要面对的困难时,陈天驰说,科研本就是条十分辛苦和孤独的路,特别是决定走直博这条路,就没有后路可言了,这样也能促使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。
陈天驰曾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、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、第十三届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。他说:“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方式,通过比赛可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、创新能力、自学能力,在准备比赛以及比赛过程中,会碰到很多困难,但只要坚持下来,会发现自己真的能收获很多。”
古语云:自强为天下健,志刚为大君之道。当提及自己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、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的获奖经历时,陈天驰说:“自强之星还是在‘自强’二字上,要有不怕艰辛的创新精神、坚韧不拔的毅力、踏实严谨的态度。现在一直在宣传大国工匠之匠心,这是十分必要的;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并日臻完美,这是这个时代所欠缺的,也是我们大学生要去提高和加强的。我们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专业能力,去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。”
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历程,陈天驰说:“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道路,能做的只有多去尝试。青年人就要有敢想敢拼的精神。”为此,他进入了分团委和学生会,当上了班长,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。他说:“开始时还是比较在乎荣誉,随着经验的积累,慢慢发现荣誉并不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你到底学到了什么,最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。唯有踏实,才能做好想做的事。”
作为一名大四学生,很快就要离开朝夕相处四年的校园了。说起对母校的感情,陈天驰说,从开始进校的一张白纸,到现在对工科、对机械的慢慢熟悉并在自己的领域有所突破,这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,是老师们身上的那种创新、踏实、严谨的精神在不断激励着我,我很荣幸有机会做科大的孩子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,我也一定会把这种“科大精神”继续发扬下去。
做“有文化”的机电荣耀论坛
有文化,就是弘扬培育“橡胶品格、务实作风、规矩意识、人文素养”的科大文化,这是学校行事风格、行为习惯的价值诉求,是高水平大学的强大支撑。机电学院积极落实“有文化”的具体要求,自2月28日起开展“机电荣耀”论坛活动,力求通过这一活动,传递“科大文化”,促进学生发展。
谈到近期开展的“机电荣耀”论坛活动,该学院分团委逄柏鹏老师说,虽然之前也搞过类似活动,比如“榜样的力量”等,但主要面对的是研究生。本科生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平台。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做法,每一期都会邀请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做经验分享,通过这个平台,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,从而产生更真切的共鸣。
机械实验131班的李艺珊是第四期的论坛嘉宾,曾任班级团支书、院学生会副主席,分管学院科技创新工作。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,她和同学组队在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,实现了学院零的突破。在论坛上,她和同学们分享了大学四年的经历。“我用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给他们做一个例子,让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,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方向”。
“学生需要一个引路人,我们在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各方面为他们寻找引路人,从某个点触动他们,从长远上影响他们。”逄柏鹏说,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向优秀的人学习,自然而然也会闪现优秀点。”对于大一同学而言,这次活动确实让他们获益良多。ALPS专业163班毕岚森表示,学长学姐在介绍学习经验前,辅导员会介绍最新关于党团的重要知识,以及建设“五有”高水平大学的理念。学长学姐会按照这个主题不断深入,讲解他们的经验,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帮助,对同学们文化素养的提升肯定有所裨益。
身为辅导员的逄柏鹏经常和学生们打交道,与他们沟通交流,解决学生日常的疑惑或困难。他说:“作为辅导员,我会引领他们、帮助他们,与他们一起成长。‘有文化’需要每一个科大人把‘橡胶品格’真正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”
崔立桩:“有责任”让我们去行动
“大爱青岛慈善楷模”荣誉称号获得者崔立桩,是机电学院青尘义工队总负责人,机械实验141班班长。他说: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。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,如果很多的大学生共同努力,结果就会不一样。身为一名大学生,我们‘有责任’去行动,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青尘义工队是机电学院一支活跃于青岛市的社会公益组织,隶属于青岛市慈善总会。目前青尘义工队已注册六百多名义工人员,大部分是我校在校生。在分团委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工作下,义工队举行了许多公益服务活动,包括校外活动义集义卖、敬老院敬老助老、世界艾滋病志愿者宣传、世界船艇博览会志愿服务、校内课桌文化节、纸间真情、同伴教育等。秉承着“我奉献,我快乐”宗旨服务社会,青尘义工队受到社会广泛好评。
“志愿工作琐碎辛苦,但是志愿者从不抱怨,用心把每件事尽善尽美地完成,大学生‘有责任’将这种志愿精神继续传递发扬下去。”崔立桩说。3月25日晚上,在我校南苑操场举行了免费午餐主题荧光夜跑活动,200多名大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,参加该活动。活动共为山区孩子们募集免费午餐52份,共208元。崔立桩说:“虽然钱不多,但都是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换得的。”
在崔立桩的带领下,青尘义工队取得优异成绩,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。2016年青尘义工队在组织募捐爱心物资活动中,收到了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的感谢状一份。“义仓义集”“幸福种子书屋”“课桌清理”等多个活动登上了青岛市慈善总会主编的《尚善》杂志。2016年第一学期申报并成功加入免费大学驿站,成立青岛科技大学免费午餐大学生驿站。并开通青尘义工公众号,进行志愿活动宣传。
崔立桩说,一次活动中的一个细节对自己触动很大。一个小男孩在填表格,写了几行停住了,怯怯地问:“叔叔,我爸爸是捡破烂的,家长工作我要怎么写?”“那就写你妈妈的工作吧。”“我妈妈去世了。”他低头小声说。
崔立桩表示,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呵护,所以我们义工队经常举行一些义教活动,在交流中通过不断开导,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。为此,我们“有责任”去行动,去用实际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虽然这于我们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。
机械实验131班:有活力,是他们身为科大人的鲜明标签
机械实验131班作为我校首届英才计划四个班级之一,曾获全国高校“活力团支部”、“省级优秀班集体”、校“优秀班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有活力,是他们身为科大人的鲜明标签。
作为首届实验班,同学们深知自己肩负的期望,四年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通过“抓晨读”、“抓自习”、“抓比赛”等措施促进班级学习进步。凭借努力,班级四级通过率100%,六级通过率80%,19人获得计算机二级、三级证书;3人获国家奖学金、5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、省优秀学生1人、优秀毕业生4人。
目前,首届英才计划机械实验班25人,2人被软控集团和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录用;20人参加2017全国研究生招生考核,初试通过率100%,最终录取17人,录取率达85%,其中16人以优异的综合素质分别进入西安交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85和211名校深造;另外3人将分赴美国、德国、日本深造,其中1人已被波士顿大学录取。
被推免至天津大学的巩丽同学说,正是因为实验班人才济济,她才能及时认清自己的不足,并被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,四年时间里认真严谨的学习贯穿始终,最终才有机会拿到推免资格。被同济大学录取的李乔同学说,虽然实验班里强手如林,但大家互相帮助,相处融洽,考研中又得到老师很多帮助,形成一股合力,自身压力也转化成动力,在相互竞争、相互促进中,实现共同成长。
实验班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学科、科技创新竞赛及科技创新立项申报。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数学竞赛、力学竞赛、物理竞赛、英语竞赛等学科竞赛为载体,强化基础知识学习。通过积极参与全国及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、机器人设计大赛、节能减排大赛及老师们的科研项目,夯实机械工程专业素养。目前,已做到全班同学100%参与科技创新活动,综合素质得到切实提高。其中,李艺姗的参赛作品“互联网+快递一体化设备”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,创造了我校参加此项学科竞赛以来最好成绩,实现了我校全国决赛奖项一等奖的零突破。
班级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。2015年,该班全体同学参加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“梦想工程师”实践团远赴无锡进行企业调研,获得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荣誉称号,其中3位同学获得省级优秀个人称号。2016年4月,班级赴上海参观国际橡塑展,了解专业前沿动态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使专业素养得到极大提高。在专业课老师带领下,大家深入到青岛、大连的多家知名企业进行参观实习,将所学知识与现场工作实际相结合,同学们对“学以致用”有了更深地认识,了解了橡塑行业发展现状,对专业知识有了深刻的认知。
实验班的同学深知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,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,增强社会服务意识,锻炼社会服务能力。例如在青岛世园会、APEC会议、中国财富论坛等志愿服务中,均有实验班成员的身影。
此外,班级多次举办羽毛球比赛、篮球比赛以及K歌大赛等活动,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,增进班级内同学们相互交流。快乐让他们不分你我,竞争让他们取长补短。而且,班级还多次组织集体登山,增强团队协作能力,增进班级凝聚力。
“能够获奖,是因为我们的作品‘有特色’”
由杨福芹老师指导,雷凯、谭业成、李艺珊三人组成的团队在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,为学院取得“零”的突破,获得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、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。
在别人眼中,这个团队从省赛到国赛,一切看起来似乎很顺利。可是“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“这个比赛比较繁琐,时间很紧,而且因为学院以前没有相关参赛经验的学长学姐,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自己干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两年举行一次,机会难得。”李艺珊说,“在省里获得一等奖时,我们排位第八。省赛推17个作品进国赛。7月底国赛,在省赛结束后十天左右就要将最终材料递交上去。那几天,我们天天熬夜。当时恰逢我还有出国相关的考试,没办法,只能将考试转考延迟。”
谭业成说:“一开始,有很多我们自己做不了,比如电控方面,几经波折找到一位在四方校区的同学帮忙。而且在参加省赛时,由于开始晚,材料不是特别齐全,答辩时,评委老师对我们不是很看好。由于我们几个都是第一次做,没经验,以至于中间机器结构变动过两次。”
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作品制作接近尾声时,由于一个细节问题,他们又把机器拆了一半。
虽然没有前人的经验作为指导,但是老师的建议和帮助给了这个团队方向和鼓励。李艺珊表示,整个学院都十分关注这次比赛,我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,遇到的问题也是连续不断,但是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。开始做控制时,我们需要用到PURC,但考虑到资金问题和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,在询问了专业课老师意见后,又进行了改进。杨福芹老师也经常来实验室询问我们作品进展情况,资金方面如果有问题也会及时想办法解决。
“有特色,是我们这个团队能够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胜出的主要原因。”谈到获奖,李艺珊很是自豪。她说,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商品包装,商品包装存在商品大小不一、形状各异的问题。但是在比赛时,所有参赛作品中只有我们设计出了可以打包不同的箱型、占地面积最小、完全一体化的设备。这是我们作品最大的亮点之一。
“大部分设备产品包装形式单一。比如,当时我们比赛邻桌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参赛队伍,他们只是针对鸡蛋打包。我们也见到过与我们类似的打包快递纸盒的设备,但是他们的作品体积比我们的大一圈,而且是由部分结构拼起来的,一体自动化程度不够。只有我们这一台是体积、箱型合适,适用类型比较广。当时评委也是比较看好我们的作品。”
雷凯说:“我们的设备能够实现多箱型打包、箱子的整型、胶带的贴合甚至物料填充。同时还包括自动称重、扫码功能,可以结合实际收到的信息来还原数据,直接自动发送短信。每当扫描一次货件时,扫到货件上面的二维码所对应的手机号,收件人就会收到短信,并得知自己的货件到达所在位置,已经被打包好,正在发往下一个目的地。信息化程度很高,代替人工操作,效率也随之提升。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,通过GSM通讯模块,引用GPRS
2G传送数据。唯一的缺点在于有时无法实现时效性。涉及到‘互联网+’概念。”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经验是逐渐积累的,成功亦是如此。从大一大二开始,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,在实践中,学习知识技能,力求博观约取,厚积薄发。
“有了目标就要一步步去走。在实践过程中,困难总是少不了的,它会阻拦我们的步伐,我们也可以在中间停一停,但一定要坚持。不怕走得慢,只要我们在走。”队员们说。
(原载《青岛科技大学报》795期第2版)